甩尾实验

疼痛是个复杂的神经病理与主观感受症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近年来,在疼痛和镇痛研究领域已普遍重视建立模拟临床患者急、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实验模型。疼痛模型建立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地,有化学刺激性模型,物理刺激性模型,神经源性损伤模型,内脏牵拉疼痛模型以及其他多种模型。但要一个模型同时反映多种病因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困难的,实验者需针对研究的目的去选择或建立实用的疼痛模型。

鼠尾光热测痛仪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集热效应,通过照射鼠尾使其局部升温,从而引起疼痛反应。该仪器采用光照甩尾法来判断动物痛阈的高低和变化。当动物感觉疼痛时,尾巴会轻敲台面,内置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到,并停止计时和关闭光源,从而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光源强度。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该仪器内置一可调强度的红外光源,其红外光主要通过一抛物面反射镜聚焦在实验动物的尾巴上。实验时,操作人员将实验动物放置在仪器上,将动物的尾巴放置在红外光源处接受刺激。

实验方法:

  1. 将大鼠放入大鼠固定器内,鼠尾部放在固定器的凹槽中并将光源对准大鼠尾部。分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只大鼠。
  2. 首先测大鼠针刺前耐痛阈的平均值:
  1. 将大鼠稳定后,按“开始”键,计时。
  2. 待大鼠甩尾,按“停止”键,计时。

以上步骤重复3次,每5分钟测量1次,取均值。

  1. 电针:双侧“足三里”穴2分钟,频率15Hz,强度以局部微颤为度、偏强。
  2. 测大鼠针刺后耐痛阈:针后每5分钟测一次,直到针后40分钟。每5分钟测1次,观察耐痛阈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