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模型

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于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以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胶质瘤发病率约为 5. 26/10 万。脑胶质瘤易浸润生长,对周围神经组织破坏性较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故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如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等,以及其他局部神经损伤。因此, 选择一种有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关键。

造模材料

最常用的动物为雄性大、小鼠类等。研究表明雌激素及孕激素某种程度上对脑胶质瘤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因此应使用雄鼠构建动物模型。常用的大鼠有 SD 大鼠、Wistar大鼠、Fischer344大鼠等,小鼠有 BALB /C 小鼠、昆明小鼠、C57小鼠及裸鼠等。

造模过程

现有动物模型主要有诱发动物模型移植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移植性动物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肿瘤模型,可在短期内成瘤,在评估新治疗方法疗效的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异种移植模型:将人类或动物的胶质瘤细胞或组织接种到免疫缺陷动物体内,从而制备相应的移植瘤模型。异种移植的供体为来源于不同种属的胶质瘤细胞和胶质瘤组织。主要有:

大鼠胶质瘤细胞系,如C6、9L、T9、RG2、F98、CS1-1、BT4C 和 RT-2 等;

②小鼠胶质瘤细胞系,如GL261 、 GL26 、 CT-2A 、SMA-560 和 4C8 等;

人类来源的各种胶质瘤细胞系如 U87、U251 等;

各种细胞系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

⑤人类原发胶质瘤肿瘤组织、培养的原代胶质瘤细胞 或 胶 质 瘤 干 细 胞 等 。

BALB/c 小鼠是研究恶性胶质瘤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型系统,5 d~7 d 即有肿瘤形成 ,14 d 后进入指数生长期。

同种移植模型:肿瘤细胞或组织的移植发生在同种或同系的动物之间。包括 GL261 胶质瘤模型,GL26 胶质瘤模型、CT-2A胶质瘤模型、SMA-560 胶质瘤模型、4C8 胶质瘤模型;GL261 胶质瘤模型是使用较多的动物模型,C57BL/6 小鼠 GL261 胶质瘤模型是由向 C57BL/6 小鼠颅内注射 3-甲基胆蒽诱导并经连续传代后获得,接种至种系来源相同的 C57BL/6 小鼠脑内,肿瘤细胞生长较快、接种后仅7 d 肿瘤已初步形成, 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其肿瘤体积不断增大,14 d 时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治疗时机应选择在肿瘤指数生长期,以接种后 14 d~21d 为宜。

模型验证

(1)表观指标。既往采用观察症状、体征的方法对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情况进行评估,如体重、进食情况、压迫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偏瘫)以及精神状态等。但这些通常在肿瘤生长较大、病程在晚期恶病质时才较为明显,因此使用有限制,但仍是评价肿瘤进展或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2)组织学检查。肉眼观察瘤体的形态,再结合 H-E 染色后镜下观察,肿瘤区较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差异,便于实验观察,Ki-67 染色结果可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3)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为动物成瘤过程的检测提供了新途径。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可在不处死动物的情况下对肿瘤的生长情况进行动态的、多方位的观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药效学研究。

(4)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查。该技术是让肿瘤细胞带上荧光素酶(Luciferase)或绿色荧光蛋白(GFP)标签,然后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肿瘤的生物发光或荧光,以直观可视地、动态地观察肿瘤生长。

交付流程:

前期沟通→方案评估→方案接收→支付预付款→项目进行→支付尾款→项目交付

 

 

 

参考文献

[1]张跃欣,赵墨,魏康康等.白细胞介素3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J].安徽医学,2023,44(10):1222-1226.

[2]李梦婷,王雪,白明等.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分析[J/OL].中药药理与临床:1-16[2023-10-31].